
或者說,為了從食物中獲取更豐富的味覺體驗和愉樂,自古人們就發明了在烹飪中使用烹飪輔佐料來調出各種美味的技藝,并漸漸形成了“五味調和”的烹飪理念。
而使用各種烹飪輔佐料來調出各種美味的烹飪技藝,所折射出的正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在美食上講求適度、平衡、和諧,以及重視自然的思想。體現在中國哲學濤疇,又可以完全用一個字來概括,即所謂一個“和”字。

“和”,又有和諧、和平、調和等多重含義。在中國古代,“和”又是中國烹飪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
比如,在最講究“吃”的宋代,宋人就十分重視“五味調和”的理念,尤其是在食療方劑中,更是將一個“和”字,很好地應用到了食療的實踐當中。
在宋代,烹飪輔佐料,又稱食品調味料,是指為增添食品滋味而蘸用或拌用的物品。
現在,都知道,烹飪輔佐料的添加能夠直接影響到成菜的口味。通過調味,可以使某此自身沒有什么顯著滋味的食物原料的味道得以改善或提高,還可消除原料的異味。而香料的添加又可使菜品散發出濃郁的香味,誘人食欲。
當然,若再進一步講,天然烹飪輔佐料一般情況下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多種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對人體內所需營養也都有一定補充作用。關于這一點,早在一千年前的宋人,就有充分的認知。
比如,在宋代,被他們常常用做天然烹飪輔佐料的蔥、姜、蒜等蔬菜類植物,都富含二丙烯及二硫二丙烯等易揮發性芳香成分。所以,蔥、姜、蒜也是自古以來,食品烹飪中不可缺少的幾種重要調配料。
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天然烹飪輔佐料的提香、助味或增色作用,才使得在古代就能夠烹制出多種多樣的美味佳肴來。
所以說,一提到中國古代在飲食烹飪技藝方面的成就,當然并不是指他們如何烹制出味道一致的佳肴來,而是在于他們能用多種烹飪方法,靈活運用多種食物原料和調味料,烹制出酸、甜、苦、辣、咸、麻、鮮、淡等基本味和咸鮮、麻辣等復合味的美饌佳肴來。
說中國美食與中國美酒有共同性,原因也正在這里。

在古代,古人為了釀造出更加可口的美酒,一方面會使用不同的糧食釀酒,比如,大米、高粱、玉米、大麥等等。即所謂高粱酒“香”,玉米酒“甜”,大米酒“凈”,大麥酒“沖”等。
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用不同的糧食一起釀酒,使釀出的酒味更加豐滿協調。
尤其是在當今,隨著釀酒工藝的不斷改進和對釀酒原理及微生物等的充分認知,人們釀酒所使用的原糧,所采用的工藝,對釀出的不同酒質的分級及儲藏年限都有了明確章法等,也才有更加美味的美酒,奉獻給社會和消費者。

而我們要說,這個最終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的美酒,其實更是達到了酸、甜、苦、辣、香、爆、柔、澀、淡等諸味的高度協調。
或者說,我們喝到的每一滴美酒,最終包含的也正是一個“和”字,是諸味和協的結果。
新聞來源于: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