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中國釀酒有著悠久的歷史,并在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一直擔當著很重要的角色。甚至有人稱,除聞名世界的四大發明外,中國釀酒(也有人指酒曲)應該算作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

而隨著中國釀酒技術的發明和被人們所越來越廣泛喜愛,中國釀灑工藝也生生不息地一代代被傳承和不斷完善了下來。同時伴隨而生的又是酒文化的不斷豐富和源遠流長。
所以說,中國釀酒發展到今天,與世界上其他五大蒸餾酒相比,不但形成了呈香呈味物質最為豐富的蒸餾酒,還積累下了豐厚的獨具中國特色的酒文化。以至凡具有一定釀酒歷史的白酒老企業,在 近些年,隨著白酒產品競爭的日趨激烈,在不斷加大廣告宣傳、產品包裝設計和渠道推廣投入的同時,都紛紛將自身積累下的酒文化或文化典故捧出,甚至被當作自身產品的一大優勢,來與其它同類產品相比較,相競爭。

而在這種思維方式的背后,更是對確保自身產品品質不斷提高的一種根本性忽略。
所以,眾酒企發展到今天,尤其是進入到自2014年以來的重大調整期以后,再回頭看,又不難發現,作為中國最古老的行業之一,眾酒企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從根本上,并沒有真正形成自身的企業特色和產品特色,尤其是白酒產品,在消費者的印象中,更仿佛是“千人一面”。
有人說,在白酒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很難破開的“局”。那么,又該如何破“局”,讓產品回歸本質,并最終形成以產品品質而不是以其它來贏得消費的局面呢?
在2016年中國國際“酒與社會”主題論壇上,酒業泰斗、中國酒業協會發展戰略專家團專家季克良似乎給出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那就是依靠信念、信仰,來推動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的“工匠精神”,并最終通過高標準、高要求淬煉之后的產品,來贏得消費者的熱捧。

這話應該算得上一針見血,一語破的。只是,在此我想說的是,中國古老的釀酒技藝之所以能夠形成和傳承到今天,其實本身就靠了一種“工匠精神”,或者說,如果沒有這樣一種“工匠精神”,獨具中國特色且精湛的釀酒技藝也根本無法傳承到今天。
只是,到了現在,我們這份本來是靠著“工匠精神”傳承下來的技藝,在如今巨大的利益驅動下,被承接著這古老技藝的眾酒企,給暫時丟到了一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