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紅酒,大家的第一感覺都是燭光、西餐、高大上,集“品味”、健康”與“面子”于一體。由于進口紅酒多為葡萄原汁釀造,加上運至國內的各種“過路費”等,因此價格絕對不會低。然而在剛剛過去的成都糖酒會上,相信有很多酒商朋友在現場都有看到有些商家打著沒有底線的超低價位吸引酒商的矚目,這還不是更可怕的,更可怕的是竟然真的有這種無良商家,拿著這種酒去欺騙大眾消費者。

4元的進口酒,你是來搞笑的嗎?就算是國產紅酒也絕對做不到這個價位,現在葡萄多少錢一斤,一瓶紅酒得用多少斤葡萄才能釀成?就算是自己釀的葡萄酒,成本至少也在40元左右,這還不包括包裝,如果工廠化生產能夠降低成本,那折算下來一瓶紅酒的成本價也得在30元以上,市面上10元左右的紅酒基本上都應該是勾兌酒類。在業內被稱為“三精一水”。這樣的紅酒造假工藝,在操作中往往存在細菌超標等問題,每年全國各地都出現過消費者因為喝了這種紅酒后產生頭痛、嘔吐等癥狀的案例。
我們再說回進口紅酒,我就不說它的原材料、釀造、包裝、人工以及廣告等這些費用的估算了,單講這酒從國外運至國內的“過路費”就不是4元能解決的事。

讓我們來看看進口葡萄酒通關過程中產生的費用:
1.購貨成本。人民幣貨價成本=外匯貨價X當天外匯兌人民幣換率
2運費+保險費(根據不同國家、地區和運輸方式收。
3.關稅(三稅以最惠國為例):14%
4.增值稅:17%
5.消費稅:10%
6. 港口及進口手續費用等其他費用。
7.過程中的管理費用。
8.銷售費用。
稅務是一些進口酒類高價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之不能統一化計算的兩大巨額費——管理費、銷售費,還有運輸費、報關費、儲存費、手續費、運輸過程中的消耗費用等等,使它的價格翻了不止一番,還要留給自己(經銷商)、分銷商一定的利潤空間,味道還是原來的味道,價早已不是原來的價了。
總體來說,中國市場廣闊,有一定的潛在消費能量,加之政策鼓勵,市場需求多元等因素,進口葡萄酒也越來越被看好。但是小編在這里一定要提醒消費者,價格不是最重要的,品質才是關鍵。千萬不要貪小便宜,喝壞了身體影響了健康,而得不償失!